乐乐故事网

农村小孩小时候玩的“扎炮”是什么原理?为什么用力扔在地上就会炸响了?

  如果说扔在地上就炸响了,在我们这里叫“摔炮”。比较熟悉的有两种:

  一种是小时候玩的,圆柱体装的。经常是自己制作,用胶泥搓成拇指粗的圆柱体,截成大约一指长度,放在阳光下晒干。当时有推着独轮车卖小商品的货郎,招揽生意的工具是一个拨浪鼓(比小孩的玩具大很多),因为只见过货郎用,所以成为货郎的代名词,一听见拨浪鼓响,就会说“拨浪鼓”来了。这些货郎就经营一种我们这里俗称“炮子”的东西,就是田径运动会发令枪中用的“炮子”。在废旧报纸上粘着许多圆点状的火药,按圆点个数卖,很便宜,一角钱就能买几十个。将买来的“炮子”分剪开,用晒干的两个泥块夹住,再用纸将两个泥块粘住,一个成品“摔炮”就诞生了。

玩耍时,用大拇指和中指夹住“摔炮”的侧面,食指顶住一端,对着固定物(地面、墙壁)用力一摔,“摔炮”撞击到固定物就会发出响声。道理很简单,“摔炮”被摔出后,向着固定物飞行,当接触到固定物时,前部的泥块受到固定物的阻挡停止运动,同时阻挡其中的“炮子”停止运动,后部的泥块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于是挤压“炮子”,对“炮子”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炮子”的内能,温度升高,达到燃点,猛烈燃烧(爆炸),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引起附近空气的急剧振动发出爆炸声。

 

  还有一种是现在给小孩买的玩具,用纸包着,曾打开过,黑色粉末状的应该是火药,还有一些小沙粒。也是用手拿着摔在固定物上就会炸响。原因一方面与上面的“摔炮”一样,沙粒挤压火药,另一方面还有沙粒与火药摩擦的因素,都会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火药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起爆炸。
 

  农村小孩小时候玩的“扎炮”是什么原理?为什么用力扔在地上就会炸响了?

  在小时候,一到过年就会有很多特别兴奋的事情,例如收压岁钱、买新衣服穿、吃好多的糖果和点心,而对于男孩最兴奋的事情就会莫过于买鞭炮了,那会儿一般会买那种小挂鞭炮、划炮仗、摔炮仗以及窜天猴等各式各样的,其中摔炮仗最有意思,一般过年期间收到压岁钱后很大部分就花在买摔炮仗和划炮仗上!而这里所说的摔炮仗,我们这边也叫摔鞭,应该就是这里所说的“扎炮”或“炸炮”吧!

  记得那会儿最喜欢将摔炮扔到人群里或动物旁边,因为轻轻用力摔在地上就会炸响,就会吓到别人或吓跑小动物,因为那会儿很多农户家里的狗狗或鸡鸭鹅都是散养的,平时路上看到土狗和家鹅时都会比较害怕,就怕它们撵人,但过年时因为有摔炮,往往就会昂首挺胸的走过去,这时往往就没啥恐惧了,一旦土狗或家鹅向自己追来时就会扔一个摔炮,顿时就会灰溜溜的吓跑了!

  关于“扎炮”,是一种一摔就炸的小鞭炮,因为不用火柴点燃,携带方便,即便脚踩或摔在人身上也不会很疼,往往在小时卖的很火爆,也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而关于“扎炮”的原理,我感觉应该是起源于明朝时期的“炸炮”,是一种踏发式地雷,古代时会用铁制外壳,在上面会有小孔,然后里面装入火药和一个小竹筒,而在竹筒里会有通向外面的一根火线,然后外面又接一根长线并穿入火槽,这样装好后再用木杵将火药弄实,这样埋入地表后,别人碰到钢轮发火装置时就会引发爆炸而起到杀伤敌人的效果!

  不过,发展到后来玩的摔炮后,因为只是一种小鞭炮,因此往往是没有火药等杀伤力成分的,这时“扎炮”的主要成分应该是强氧化剂“氯酸钾”和强还原剂“磷”,因为这两种物质接触后会特别敏感,遇到一点撞击或挤压就会让氯酸钾摩擦产热而出现化学反应形成大量氧气,然后氧气因为一定热量会与磷发生反应而燃烧爆炸,因而就制成了小时候常见的摔炮仗。由于这种炮仗用量很小,只能听见噼啪啦的鞭炮声,并不会伤到人,因此在过年、结婚等场合比较流行吧!

  农村小孩小时候玩的“扎炮”是什么原理?为什么用力扔在地上就会炸响了?

  玩过这个“扎炮”的应该都是80后的孩子吧,90后好像都没有接触过这个东西的。“扎炮”,也有叫做“摔炮”的。用简陋的包装纸抱着的一个小球,用力扔向地面或者墙壁,碰撞之后就会啪的一声爆炸。

  我是80后,我记着小时候这东西不贵,最小的那种一个好像也就2-3分钱,大一点的就贵了,也不敢玩。那时候一买一大把,揣兜里摔着玩,啪啪的挺有意思的。我记着成龙主演的《警察故事》里有一个小哑巴,用的应该也是摔炮,只不过个头更大、威力更大、危险性也更大,应该算是危险物品了。

  摔炮的样式挺多的,大大小小的,有的还带个小尾巴,花花绿绿的都有。还有那种成盒包装的像划火柴那种的划炮,也是挺好玩的。

  对于摔炮的原理,我分析是里面含有一些不稳定的易燃、易爆的物质,在经过外力的摔打作用,激发其不稳定的特性从而出现爆炸的情况。这类化合物还是比较多,最常见的就是硝酸铵、黑火药、碘化物等这些不稳定的化合物,化学成分相对来说不会太复杂。因为无非一个不稳定、一个易燃易爆的特性而已。但是对于现在还在玩这些扎炮、摔炮的朋友来说还是要注意了,别玩那些大家伙,真容易出事。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我们这叫摔炮,小时候玩过,往地上一摔就响了。还有多种玩法,往墙上摔,往高处仍落下来炸,调皮的炸猪炸狗。摔炮是大米那么大的碎石硝和炸药搅拌在一起。用纸包住就行了。大小和半截粉笔差不多。玩的时候使劲一摔利用石子的摩擦引爆炸药。制作摔炮很危险,都是在山药窖口上铺块席子在上面搅拌炸药小批量的制作,做好一批放到远处,做下一批,。不敢大批制作。在席子上制作也是怕炸,一旦爆炸。炸坏席子漏山药窖里了,炸不住人。

  问:农村小孩小时候玩的“扎炮”是什么原理?为什么用力扔在地上就会炸响了?

  其实原理很简单,农村小时玩的扎炮需要把火药灰和雄黄按一定的比率混合,然后在掺合一些沙子进去,扔出去的时候,利用沙子和火药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爆炸,声音特别响,小时候我爸还做这个来卖钱。

  做这个东西非常危险,我爸也是没办法,谁叫家里穷,那个时候农村基本没有散装鞭炮卖,所以私人做的扎跑特别受欢迎,生意很好,大小有成年人食指那么大,一般禁止小孩子玩。

  注意在玩的时候,扎炮扔出去要扔远一点,因为里面有沙子,在爆炸的时候会溅出去,靠近了很危险,不像现在的那种小扎跑,几粒米那么小,小孩子特别喜欢玩,而且还往别人旁边扔都没事。

  因为在村里做扎跑生意好,后来我大舅也想学,就让我爸教他,感觉这是我爸一生中做得最错的一件事,我大舅的头脑比较迟钝,结果他在制作扎跑的时候,用棍子使劲搓,结果在手中爆炸,我大舅的一只眼睛没了,手上也是很多坑坑洼洼的小洞,治了很多钱,最后老婆也跑了,就一直单身着。

  后来我们家做扎跑出名了,结果就被反应了出去,然后一箱子扎跑被上面给收缴了,还请我老爸去喝了茶,再之后就没做扎炮了。

  在这里我还是建议小孩子们少玩鞭炮,因为小孩子啥都不懂,只顾着玩,而且喜欢往人堆里扔,特别危险。

  这样有两种炮仗,一种是两边是呢块中间是炸药,第二种两边是小石子中间是炸药,在摔到地上由于受到冲击力和压力使炸药爆炸,这种炮仗俗称“摔炮”。

  摔炮里面有效成分一般是红磷和硝酸钾,两者只要轻轻的一摩擦,马上就会反应。当向地下摔时,摔炮里面的成分发生剧烈摩擦,发生反应,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就爆炸了。

  其实原理很简单,农村小时玩的扎炮需要把火药灰和雄黄按一定的比率混合,然后在掺合一些沙子进去,扔出去的时候,利用沙子和火药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爆炸,声音特别响!!

  做这个东西非常危险,那个时候农村基本没有散装鞭炮卖,所以私人做的扎跑特别受欢迎,生意很好,大小有成年人食指那么大,一般禁止小孩子玩。

  注意在玩的时候,扎炮扔出去要扔远一点,因为里面有沙子,在爆炸的时候会溅出去,靠近了很危险,不像现在的那种小扎跑,几粒米那么小,小孩子特别喜欢玩,而且还往别人旁边扔都没事。

  在这里我还是建议小孩子们少玩鞭炮,因为小孩子啥都不懂,只顾着玩,而且喜欢往人堆里扔,特别危险。

  在小时候,一到过年就会有很多特别兴奋的事情,例如收压岁钱、买新衣服穿、吃好多的糖果和点心,而对于男孩最兴奋的事情就会莫过于买鞭炮了,那会儿一般会买那种小挂鞭炮、划炮仗、摔炮仗以及窜天猴等各式各样的,其中摔炮仗最有意思,一般过年期间收到压岁钱后很大部分就花在买摔炮仗和划炮仗上!而这里所说的摔炮仗,我们这边也叫摔鞭,应该就是这里所说的“扎炮”或“炸炮”吧!

  两种化学物质碰撞后发生的化学反应。这个简单易懂吧。

  摔炮,小孩称“炸弹”,里面的药不是黑火药,是两种化工原料。一种叫“盐波”,化学名,高氯酸钾,白色固体。一种叫“雄黄”,化学名,硫化汞。分别研面,等份小心混合,用羽毛搅拌,小心爆炸。每次混合物计量要小,如果爆炸危害小些,安全第一。用纸卷筒,放进小石子,再放火柴头多少的混合药品,纸筒两头密封,就是摔炮。比较危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农村小孩小时候玩的“扎炮”是什么原理?为什么用力扔在地上就会炸响了?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