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为什么在佛教的众多流派中,禅宗能一枝独秀?为什么说禅宗是佛教的彻底中国化

  

为什么在佛教的众多流派中,禅宗能一枝独秀?

  

为什么在佛教的众多流派中,禅宗能一枝独秀?

  传统的佛教讲究的是两个内容,一个是修,一个是证,修就是要多读佛经,多听佛法,多悟佛理,证就是要在实践中把自己从佛经上看到的,从高僧那里听来的,和平时自己思考的,结合起来,去践行佛教的道理,这是一个读书和实践结合的过程。

  传统的佛教,还要讲求次第,就是成佛是一个过程,要一点一点的来积累资粮,读佛经来增加自己的智慧,布施做善事来积累自己的功德,就跟我们从小学读到中学,再到大学,再到研究生、博士生一样,修行的过程不但苦,而且长!

  但突然有一天,有人告诉你,读大学不用从小学开始,你只要够聪明,高考也不用考了,我给你来个面试,你就可以进大学了,研究生、博士生毕业也不用写论文了,你只需要写点段子,大家觉得你明白了道理,就可以毕业了,这是多么好的事啊!而禅宗就是这样的。

  禅宗第一个目标是不立文字,这样实际上是不需要读佛经,也不需要做佛学的研究,聊聊天就把佛教的修行全做了,用禅宗的话说,就是行住坐卧、说饭睡觉都是修行,不必读书,也不必搞什么佛学的研究。

  玄奘为什么要千难万险的去西天取经,因为他在读佛经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佛经之间有些说法不一样,要把所有的佛经的说法整理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中间有许多自相预先矛盾的地方,所以他怀疑唐代流行的一些佛经可能有问题,所以才要去印度搞清这些佛经本来的样子。这是一种学术研究的探索过程。

  而禅宗不立文字、见性成佛的修行方法出来后,玄奘西天取经就成了没有意义的事了。事实上也是,禅宗在唐代中期流行以后,玄奘这一派就真的失势了,他从印度取回的真经,也基本上没人读了,他的著作也好,翻译的佛经也好,也没人看了,这一派的最有代表性的佛学《圆觉经注疏》,甚至在中国都失传了,直到近代才在日本发现了再翻译回来。

  禅宗的高僧都是段子界的高手,你去看《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这些禅宗段子汇编,全是很轻松活沷的故事,没有正儿八经地讲经说法,禅宗的高僧,从不讲大道理,全是脑筋急转弯式的小故事,这多么地让人喜闻乐见啊!你是愿意去啃大部头的《三国志》、新、旧唐书呢?还是愿意去听听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之类的评书呢?至少大部分人会选择后者。

  这就是禅宗一枝独秀的原因了。

  大家好,我是只爱潘多拉,专注历史文化问题的回答。

  禅宗不立文字,言语道断,达摩西来未

  带一字来,请他讲经,他无词可遣!

  此处无声胜有声!

  禅存在于万事万物中,连喝茶也可品出那

  茶里的禅中一味。喝出茶文化中的禅意来。

  禅是既存在又能超越一切,超越一切却又

  活在当下!让你悠闲自在地过日子。

  禅让你觉醒,教你顿悟!直指人心,明心

  见性!笑傲生死!

  禅是璀璨的般若智慧之花!

  禅就是佛的心印!

  读读下面这首宋代双岭化禅师的禅诗,

  你会有所悟。

  ??翠竹黄花非外境,

  ??白云明月露全真。

  ??头头尽是吾家物,

  ??信手拈来不是尘。

  (外界一切的一切,都可能成为你悟道的

  因缘)

  禅宗一枝独秀,是因为有佛法的智慧,藏在文字里面。这就是所谓的文以载道。

  禅宗不立文字,但是,最终却是文字流传最广最多的宗派。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智慧的力量,在吸引人心,引导人性。

  灵山会上拈花一笑,师尊云: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奠定摩诃迦叶尊者禅宗初祖的地位。《景德传灯录》记载,禅宗在印度,到达摩祖师已经是第二十八祖。

  达摩传法到震旦(中国),与南朝梁武帝不契机,后“一苇渡江”,后传法慧可大师,是为我们中国禅宗的二祖。

  禅宗,若要传承需要两个条件。

  一:祖师在世,得到祖师的印证。

  二:需要与祖师,有甚深的缘法。

  要修禅宗开悟,需要上上根人的根基,所谓“以手指月,指非月”,又云“说似一物即不中”。可见禅的智慧幽深,可体会,却难以言传。

  而禅宗之所以,能被广为流传,能有大量的文字记载,就是因为它里面所含的智慧无穷,可以令后世的众生受益,所以传颂。

  《法华经》里面说,佛法是法雨,大树吸收大树吸收得到的法雨,小草吸收小草能吸收到的法雨。

  禅宗的故事里,传下来的文字里,富含了很多佛理,佛法智慧,根基不同的众生,都可以从里面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智慧的养分,而这些智慧可以滋润我们的思想和心灵,我觉得这是它能得以一枝独秀的原因。

  一点浅见,希望得到善知识们的教导。

  ??????

  (图片皆自网络,侵删)

  看了很多评论师兄们的评论,作为略看过几本佛经的信徒,有必要谈谈禅宗。

  起始

  禅宗起于七佛十五祖,在天竺国一共印证三十五位祖。 第二十八位祖系菩提达磨

  达摩师从二十七祖般若多罗。达摩告般若多罗尊者曰:我既已得法。应当往什么国家去传播佛事呢。尊者曰:你等我寂灭六十七年后。去东土震旦(古印度对我国古代的称呼)点化上根人。

  达摩又问:那边有人能传佛心印吗?尊者回道:你所传播的地方明心见性者不可胜数。我寂灭六十余年后,你就去震旦,那边的南方不要久住。因为那边有个特别喜欢做有为法而不见佛理的皇帝。你即使到了那边亦不可久留。听我作首偈:

  路行跨水复逢羊(暗指坐船渡海到广州羊城)

  独自凄凄暗度江 (指偷偷摸摸一苇渡江跑路)

  日下可怜双象马(此句学生未曾参透)

  二株嫩桂久昌昌 (暗指前期人才凋零后期昌盛)

  达磨大师从天竺出发,坐船三年,刚到广州,地方官刺史具主礼迎接。把此事上奏梁武帝。梁武帝派使者带诏书迎请达摩入朝面见。到了金陵(今南京市)。

  梁武帝问达摩:朕登基继位已来。建造佛寺,编写佛经,劝人出家为僧很多很多。朕有何功德啊?(此时梁武帝应该是沾沾自喜等达摩夸他)

  达摩答:并无功德。梁武帝问:为什么无功德?达摩又答:这属于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只是世俗的积福德),只是福德并不是功德。

  梁武帝又问:怎么样才是真功德?达摩答曰。自己心性。这样的功德不以做世事求到的。梁武帝又问:什么样才是做圣人的终极道理。达摩答:那就是没圣人。梁武帝疑问:那现在对着朕的,是谁?达摩答:不识。梁武帝不领悟(此时达摩在开悟武帝,可惜武帝没领悟——不应以分辨心见相)。达摩心知此时不是传道的契机。于是偷偷渡江过到河南嵩山少林寺隐居面壁。

  时有僧人神光,闻少林寺有达摩大士隐居。前去拜访。来到达摩跟前,大雪漫天,淹没过膝,神光在雪地里站了一晚上,达摩心中怜悯他,问:你来我这里,想做什么?神光哭求达摩:愿和尚传道给我。达摩讲:道是多少圣贤参透天地,多么难得到,你就站一夜雪地,就想得到?神光闻言,拔出自带的刀,一刀砍断自己的胳膊。达摩心知他求道意志坚定无匹。随收为徒,改名慧可。慧可问达摩:我心不安,师傅能帮我安心吗?达摩答:把你的心拿来,我给你安。慧可闻言,左右思量,道:到处找了,不见心在哪里。达摩答:我已经给你安心了。慧可即时开悟。这就是有名的二祖风雪断臂求道的典故。

  达摩到华夏后属于华夏禅宗初祖。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 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及至六祖,终于发扬光大。

  卢慧能本是砍柴卖的樵夫,岭南人,一日,路过饭店听到有人念金刚经,随即开悟。听闻江西蕲州黄梅县有禅宗大师收衣钵传人。安顿好家中老母,就只身前往黄梅。五祖问慧能:你从什么地方来?慧能答:从岭南来。(古时岭南属于犯人流放之地,未开发地区)五祖问:来我这里想做什么?慧能答:想做佛。五祖故意刁难讲:岭南人都没有佛性的,怎么能成佛?慧能答:人分南北,佛性也分南北?五祖一听,便知道此人不简单。随安排他去锤米。

  慧能在鍾米房干了大半年,一日,听寺里的僧人到处在念诵神秀法师的偈子: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抚扫,不使惹尘埃。

  慧能叹道:这首偈子还可以,就是未见性。那个僧人就骂慧能:你这个庸俗的人,懂什么,胡说八道?

  于是,慧能走到了神秀偈子处,叫一个当官的居士帮他写了一首偈子在旁边: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众僧人念后顿时觉得不可思议。五祖知道慧能已见性,怕有人害他,就擦掉了慧能偈子,并说:也是无见性的。晚上就五祖就派了个心腹僧人去踵米房请慧能来。并传授金刚经,以印心。亦把衣钵袈裟传给了他。

  慧能历尽坎坷,终于赶回广东,传扬佛法。以曹溪作为道场。传授如来正法眼藏。点化无数禅宗大德。且作了唯一一本华夏的佛经——六祖坛经。正应了达摩那首偈子: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禅宗有云:不见心,修法何益?就是说没有明心见性,就没有一条修行明路,修法总是离心外道,实在无益。所以很多渐修的法师僧人居士,都以求明心见性为第一追求。见性起修,以修证果,终成正觉。及至今日,禅宗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精髓。人人以谈禅参禅为高雅。更有历朝历代文人骚客附庸推崇备至。

  现在让我们开始参禅吧。各位同修,希望关注并点个赞哈??。

  1.禅宗艳压群芳的原因中国人崇尚实用理性,儒家学说就是一个典型。那些无关日用的、抽象的、繁琐的理论,他们不感兴趣。比如法相唯识宗,通过繁琐的心理概念分析,论证客观世界不过是人的主观意识的派生物,从而否认物质世界的真实性。

  按照陈寅恪先生的考证,禅宗是印度《吠陀经》的产物。为什么?陈寅恪先生经过仔细研究北巴基斯坦出土的宗教典籍,发现禅宗是南印度流传的《吠陀经》本体论。因为众所周知,大乘佛教从乔达摩悉达多开始,直到那烂陀寺被毁,印度大乘一直主修三十七道品以见佛性,乔达摩悉达多在长期的佛学教学过程中,发现不修三十七道品,不能见佛性,少修一品都不行。而禅宗来了个一招搞定37绝技,只取三十七品中的一品,就是念佛法身,然后就冒充见性,其实是古印度《吠陀经》的本体论。

  为什么禅宗能在中国一枝独秀呢?季羡林先生认为

  1、禅宗害怕被印度大乘原始教法戳穿其修法是山寨版,而搞“秘传”,所谓“向上一路,千圣不传”。这种暗箱操作更能与中国的很多祖传绝学契合,能保证自己所学不会被质疑,免去很多麻烦。成为无人质疑的学有所成者。

  2、禅宗的本体论与道教和玄学的本体论不谋而合,并且继承了魏晋清谈之风,使得魏晋清谈以宗教崇拜的方式保存下来了。

  3、大乘原始佛法基本上是小乘佛法的学者化,需要较高文化,而且37品对实际操作技术要求较高要求,而中国是农耕文明,每天劳作时间比较长,没有时间修三十七品,读书人主业是治国做学术,也没有时间修三十七品,于是禅宗将三十七品山寨成其一品,就能很好地满足农耕文明的需求,符合中国古代实际。禅宗冒充见性,也能给信仰者以实际利益。

  4、禅宗继承了大乘佛法部分哲学思想,将其糅合到本体论中,符合文人士大夫的口味,得到了上层社会的青睐。

  自世尊拈花一笑,迦叶尊者接受衣钵,教外而别传。~

  到祖师达摩,漂船东渡。于河南嵩山面壁十年,传断臂求法之慧可大师。

  再到,一花五叶,六祖慧能,遍传禅宗于天下。

  法脉千年,中未断绝。

  ……

  看看,近来的虚云老和尚,五宗法脉一肩挑。~

  再看看离我们最近的南怀瑾老师,谈禅“门前草深三尺”

  ……

  当今时代,还有大禅师!?

  当今时代,禅宗还是一枝独秀吗?

  想必大家心里都清楚,答案是否定的……

  现如今,泱泱中华!

  有华丽的寺院,有硕大的禅堂,大禅师哪里有呢?禅宗的精神哪里有呢?

  所以说,非常之悲哀~

  中华传统文化里,佛法不同于儒家和道家。

  佛家注重接引人,给人以方便。

  所谓说,人有八万四千烦恼,佛法就有八万四千法门。

  (当然,渊回要指出的是,八万四千在这里不是个具体的数字,是一个量词泛指多的意思。)

  你只要有一个烦恼,佛家就有一个对治的方法。

  换句话说,佛家能解决你一切的问题。

  禅宗一路,不过是众多方法中的一个,足见佛家气魄之大!

  佛家禅宗不同于其它佛家法门。

  特别讲究,言下顿悟,当下解脱,立地成佛。

  这个是其它法门不能具备的。

  例如,

  净土法门需要实践“信,愿,行”,老实念佛,认真持戒,从而往生极乐,继续学习。直到学成再来,度化娑婆。

  (渊回按:此处种种“往生”,“极乐”言辞,皆佛家之理论。细细品味,道理深厚。未详细了解的科学青年,可持存疑态度,待深入了解后再做定论。若是以宗教迷信轻之,那就太可惜了。)

  安那般那观息法门,借助于本身鼻息,修习四禅八定。数息随息,心息相依,乃至于呼吸停止,脉解心开。走完四禅八定,再配合上般若智慧,达到最后的解脱。

  ……

  条条道路虽然都能通往“罗马”,但要么步骤纷繁复杂,要么时间太过长久。唯有禅宗一宗,见性成佛,当下证果。

  一本万利的活,那个不喜欢呢?

  这是禅宗能迅速流传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禅宗从最初的楞伽印心,到用《金刚经》印心。乃至于后来参话头的流行,大多习禅者缺少实修,空谈皮相,再到今天禅宗佛法的没落。中间细节,太过于复杂,不再展开。

  不仅仅是禅宗佛法,当下更是文化没落的时代:

  如何复兴禅宗?如何复兴佛法?如何复兴有着数千年积淀中华传统文化?

  这些才是我们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啊!

  李渊回合十

  在中国,禅宗发于达摩,盛于惠能!禅宗与净宗之所以盛行,主要是不需要研究太多的经典,也没有严格的次第!所以队伍庞大,人多势众!

  禅宗讲究不立文字,实际是以达摩三论与《六祖坛经》为主!兼修《金刚经》《圆觉经》等,直接从心上修,知幻即离,不着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达到离无所离的状态,即是真如,即得真我!不离一切,不着一切!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禅宗主要讲求悟后起修,但都修而无修,得无所得!事相上认认真真,心中却不染一尘!般若是其主要方便!下边这首诗可以助人了解禅宗!

  修习空花梵行,宴坐水月道场,

  降伏镜里魔军,大作梦中佛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为什么在佛教的众多流派中,禅宗能一枝独秀?为什么说禅宗是佛教的彻底中国化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