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咏鹅》诗是一年级课本的古诗,孩子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题主好,这是一个小学生如何学习诗歌的问题。

  诗歌学习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诵读记背是一个最为基本的过程,小孩子不一定要对诗歌作过多的理解,背过就行,当然,孩子们自然会感受到诗歌的一些节奏,会对一些具体的画面有一点直观的感受,他们是讲不出来什么东西,但他们会产生一定的美的感受。

  同一首诗,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小孩子学习诗歌,先记下来,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将来在一生中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所学的知识去不断的理解诗歌,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次次的感知认识中会不断提升自己。

  小学生学习的诗歌尽可能简单明朗一点,但诗歌是文学的最高样式,不可能像儿歌一样具体,它必然有着丰富深刻的东西蕴含其中。《咏鹅》一诗也很有大唐昂扬向上的气概,曲项而歌的鹅,不小心奏响了大唐的盛世强音,这背后的东西小学生是不会理解的,但小孩子对白毛、绿水、红掌、清波会真切地感受到,即使他们生活中没有见过真正的鹅,从电影电视图册上,他们也会有间接的认识。

  小孩子学习古典诗词,重在培养一点兴趣,培养学习的习惯,训练记忆力,培养一点对节奏对画面的感知能力,不可以作理解方面的过高要求。

  《咏鹅》一诗我写过一篇鉴赏文章,在“问答”里面,就是高中学生也未必能很好的理解这篇文章,所以对小学生不要过多强调理解,多读多背,自然会产生比较好的感受能力。

  《咏鹅》这首古诗,据说是唐代诗人骆宾王7岁时写的。笔者教学时,学生理解得非常快。古诗的道理,小学生理解没有障碍。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笔者是乡村教师,乡村的孩子对家禽鸡鸭鹅非常熟悉。鹅的叫声,鹅的样子,鹅的神态,认知程度高。联系生活实际学古诗。

  上课时,笔者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见过“鹅”吗?“见过”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谁能说说鹅的样子?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羽毛白白的,脖子特别长,两只脚掌是“蹼”红色的……然后我说:小朋友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古诗《咏鹅》。这首诗是唐朝著名的诗人骆宾王写的。他写这首诗的时候和你们一样大,你们想知道在古时候小朋友眼里“鹅”是什么样的吗?“想”小学生的兴趣很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接下来,笔者告诉学生“咏”就是歌颂赞美的意思。学生很自然就说出“咏鹅”的意思。“鹅,鹅,鹅”,孩子们模拟出鹅的叫声。“曲项向天歌”哪个词的意思你不明白?学生回答后,笔者告诉学生:曲是弯曲,项是脖子。“曲项”是什么意思?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学生理解没有障碍。

  创设情景,模拟诗的意境体会古诗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学生边看图边做动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小学生仿佛在做游戏一样,在活动中把这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古诗理解得非常好。

  等下课时,《咏鹅》诗学生会读会背,诗意理解通透,还沉浸在古诗优美的意境中,意犹未尽。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笔者觉得教学古诗,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中理解效果特别好。你们有什么好方法,欢迎留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咏鹅这首诗小孩都比较喜欢。大部分一年级的小孩恐怕理解不了。

  但是父母可以给孩子从诗的字面上去理解,“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首先鹅鹅鹅呢!作者写岀了鹅的叫声平时呢?我们可以观察一下,鹅是怎么发出叫声呢?在下来鹅的勃子是不是很常呀?抓住这一个明鲜的特点?作者写出了鹅发岀叫声的姿态?在农村四川地区养鹅比较多,父母可以让孩子观察一下,鹅叫的时候是不是伸着长长的勃子望着天空呢!

  后两句作者写了鹅的颜色。白毛浮绿水,带孩子观察一下鹅的毛是不是白色的呢!它喜欢做什么呢?它的掌是什么颜色的呢?带着问题去思考,你喜欢不喜欢鹅呢?很多小朋友都喜欢,所以说都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学习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学习,二者密切相关。对于一年级的小孩来说理解比较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生活去理解,就很简单,做父母的多引导,自然而然就理解了。

  大道理要不要讲,确实让人头疼,因为小朋友理解能力有限,给他们讲解这些道理到底他们听得进去多少。我认为,讲一定要讲,那怕一时不明白,但孩子总还是有能明白其意的时候。

  这首诗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个是写得生动自然有趣。头一句用三个鹅字,在众多的古诗中是绝无仅有的,“鹅,鹅,鹅”很形象地写出了小孩子看到动物时的欣喜。接下来的三句话,写活了鹅的神态。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掌向后轻轻拨动着清清的河水,荡起一片涟漪。是一幅轻松、快乐、自由,纯真美丽的画面。

  二个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诗中虽然没有描写声音的词,但通过动作的描写,让我们仿佛听见那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正昂着颈叫着,像是在谈天,像是在高唱,更像是在歌唱。

  孩子们明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答案是肯定的。这首诗之所以能选入小学课本,通俗易懂是毋庸置疑的。通过这首小诗,他们明白哪些道理?

  第一,生活中多观察。诗写得非常传神,短短18个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幅画,画面感非常强,说明小诗人观察得很仔细。孩子们通过学习,老师可以引导他们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第二,多走进大自然。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发现白鹅在绿水中浮游荡漾、快乐呼唤的情景。现在孩子整天沉迷在手机中,不仅眼睛受影响,身体和思想上也受到影响,其实大自然才是最好的游乐园,最好的游戏场。

  第三,善于发现美好的事物。《咏鹅》这首诗若反复诵读,说不定会有小朋友手舞足蹈叫出声来。作者欢快的心情跨越时空传递给孩子们,让他们也有一个阳光快乐的心态。

  总而言之,孩子的理解能力就是在这一点一滴中累计起来的,这是个超级辛苦还不容易看到成果的事情,老师们、爸妈们加油吧!

  孩子肯定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但这不妨碍少儿去读背古诗词。孩子逐渐成长,慢慢地会积累生活经验,迟早有一天会感受诗词的韵律、意境之美,领悟其中的道理,

  一年级的孩子读这首诗时,只要读熟会背诵,能理解每句诗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也就是在家门前的小溪水中,有几只白鹅浮在碧绿的水面上,伸长着脖子朝天叫着,两只红掌拍着清水向前游动。其他的无需深挖细找。

  《咏鹅》这首诗是唐朝诗人骆宾王儿童时候创作的,王诗饱合了蒙胧的童味,栩栩如生。

  《咏鹅》投放小学一年级教课书中,小学生一般只能很兴趣的背读中学会诗歌所概括的文字,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道理。但不能彻底定论,遇上文化高的语文老师讲解,也就另有一说。

   诗的意境有时候是意会就可以的,尤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不能让他们要一板一眼地说出每句诗的意思,这样的学习反而拉低了层次。这首骆宾王的诗韵味十足,极具画面感与动感,把极具生活形态的鹅描绘得活灵活现,小学生学起来兴致勃勃,读起来摇头晃脑,如同一只只可爱的小白鹅。语文的学习要在语境下理解,并不是一定要生硬地明白所谓的道理。因为,这里的道理往往是成人化的,不是儿童化的。就如诗的作者在儿童时期就能写出这样的灵性十足的诗一样,因为,他有一颗童心,更可贵的是,这颗童心没有受到所谓的教育,天然出雕饰。就让孩子们在朗读中感受到这份浓浓的纯真不好吗?

  《咏鹅》这首古诗流传到現在有千年了,它生动活泼 ,鹅的体态,动作诗中寥寥数句描绘得栩栩如生,通俗易懂,迎合了小朋友喜观察 又好奇的需要,能激发孩子们学写诗的热情,改朝換代,都没把诗词删改一个字,可见《咏鹅)是孩子们喜爱的一首好诗。

  谢邀。《咏鹅》作为一首孩子启蒙古诗词的地位和作用是很明确的,我认为不一定要求一年级的孩子完全理解其道理,只要能体会这首诗通过声音、形态、颜色所表达的欢乐、积极向上之意就好。

  同龄人所作之诗

  《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诗作,据说是其7岁的时候写的,7岁大的孩子也就是一年级的小孩子,同龄人所作之诗,让同龄人阅读学习是再适合不过了。

  教育部的编排考量

  教育部之所以把《咏鹅》编排进一年级的课本,肯定是有其深刻的考量和用意的,将其作为一首孩子启蒙古诗词的地位和作用是很明确的,其用词简明,字数适中,声音、形态、颜色相结合,最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体会,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

  古诗词的基本结构的认知

  通过这样一首简明欢快的诗歌,小孩子也能够很快的对古诗词的标题、年代、诗人、本体的基本结构产生了认知,为接下来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教学方法

  如果在教授这首诗的时候,能运用情景教学法则更好。现场观看或视频观看鹅的动态表现,引导孩子讨论鹅的声音、形态、习性等特点,然后引出该诗,最后引伸出作者及其孩提时代的故事。

  原文

  《咏鹅》

  唐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能明白,都一年级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咏鹅》诗是一年级课本的古诗,孩子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